首页 > 初中 > 初二> 正文

   常回家看看作文800字



【篇一:常回家看看】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:李白床前赏月,倍思故乡,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,一语诉尽心中的无限爱国之情,陶渊明……而《水浒传》中的“黑旋风”李逵为母连杀四虎。事出有因,本来李

【篇一:常回家看看】

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:李白床前赏月,倍思故乡,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,一语诉尽心中的无限爱国之情,陶渊明……而《水浒传》中的“黑旋风”李逵为母连杀四虎。

事出有因,本来李逵是回家接母亲跟着他上梁山享福的,可就是在这途中,几只“不识时务”的老虎却将他的母亲给“吃”了!这下它们可就摊上大事儿了!李逵一怒之下竟连杀了四只老虎!

这虽是因为老虎吃了他母亲在先,但也表现出了他的行事鲁莽,头脑简单。尽管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觉得,但我从此事中更多的是看到了他对母亲的爱及孝心!首先,在李逵自己享福的同时还能做到“不忘初心”,心里想着母亲,惦记着母亲,希望母亲也能随他一起去享享福。这已然就是一种“孝”的体现。其次,当他发现母亲被“吃”的那一刻,他一怒之下不顾任何后果杀死了四只老虎>体裁作文,这虽有些莽撞,但也体现出他对母亲的爱之深沉!

不妨仔细想想,回首过往,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,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为了生活而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。这固然没有错,但与此同时是否也应该想想那两位含辛茹苦,一把屎,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的父母双亲?要知道,在这世界上,倘若现在只有一块饼,父母是唯一一个可以全部都给自己的孩子的人,除此之外,别无他人!

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几个月前,日本传出一条令人为之一振的新闻---“85岁空巢老人死亡1个月,遗体发臭才被发现”。那一个多月,哪怕是儿女打一个电话,或许这件事就不会变成现在这般“惨不忍睹”,更多的,我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!莫要等到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时再去后悔!

在与父母的相处中,磕磕碰碰,矛盾是一定存在的,而我作为子女,每次吵架时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“他(她)可是我的父(母)亲啊!没有他(她),哪儿来的我?”有时我也会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,换位思考往往能让我理解,明白他们也有自己不得已的地方,吵过,闹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!

品书中芳香,明人生之哲理。常回家看看,那里终究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地方,学着感谢父母,关心父母,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!

【篇二:常回家看看】

“找点空闲,找点时间,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……”一听到《常回家看看》这首歌,我的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感动,就会想起我的姥姥姥爷

这不,今天我和妈妈去看望他们。姥姥一接到电话,知道我们要去,高兴得不得了。回去一看,家里可热闹了,姥姥忙着给我做肉丸、炸藕合,因为这是我最爱吃的;姥爷早提着包上超市购物去了,买了一大堆我喜欢的食品回来。我和妈妈刚进屋,就看见桌子上柜子上摆满了食物,冰箱里也是塞得满满的,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让人难以抗拒的清香味。

姥姥一见到我和妈妈就高兴地合不拢嘴,镶的几颗金牙都露出来了,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,仿佛年轻了许多。姥爷则激动地一会给我拿这个,一会给我拿那个。

午饭时间快到了,姥姥跟我在叨叨着最近发生的趣事,姥爷和妈妈在厨房忙着做一道道香喷喷的饭菜

晚上临睡前,姥姥还在唠叨着一些家常,有些事引得我和妈妈不禁捧腹大笑。唠完了家常,她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着电视上的一些新闻,有些新闻让人愤愤不平,有些则让人感动地热泪盈眶。总之,姥姥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絮絮叨叨地没个完,看着姥姥那股高兴劲儿,我真不忍心打断她,我多么希望姥姥能永远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充满青春啊。

记得在一节品德课上,李老师曾经说过,一星期至少要去看望老人一次,因为老人在家是很寂寞的,别看你一去老人就做好吃的饭菜,可在平时老人根本舍不得吃,更舍不得花钱,所以你一定要多去陪陪他们,让老人开开心,多享受点晚年幸福

“带上笑容,带上祝愿,陪同爱人,常回家看看。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,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……”歌词写得多好啊,简直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。让我们多关注一下老人吧,多给予老人一点关爱,让老人的内心不再寂寞,不再孤独。

【篇三:常回家看看】

常回家看看,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

——题记

中秋那天,表姐从济南回来了。经过一番讨论,我们俩达成协议:这个中秋,他们去姥姥家过,我们去奶奶家过。于是一起动身——去奶奶家路过姥姥家。

奶奶家

一下车,奶奶就迎了过来,攥着我的手,边上楼边说大伯忙了一个下午炖羊排和鲤鱼,只因为今天我要来,大娘也炖了一下午的鸡。还没走到客厅,香味早已扑面而来。“正巧都来了,羊排刚出锅!”大伯端着满满一大盆羊排出现在厨房门口。“鸡、鱼也都快好了,一定都饿了吧,炖了一下午呢,肯定很香!”大娘的声音从香气萦绕的厨房里飘出来。怎么没看到爷爷?我正疑惑着,忽听到爷爷的声音从客厅传来——是在叫我的名字。“饿了就先吃吧,一家人不用这么多规矩。”爷爷微笑着对我说,苍老的皱纹像花儿似的在脸上绽开了。“不,不,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,一家人要一起吃饭!”爷爷平时虽然寡言少语,但每次看见我却总是问这问那,那朵花每次看到我都要绽开。中秋团圆饭,在浓浓的亲情和欢笑声中度过。要走了,爷爷却不停说着要我们再玩一会,但天已很晚了,还要捎表姐一家回去。于是车在夜幕中缓缓驶离了老家

姥姥家

灯光透过窗户照亮了黑暗的胡同,小狗乐乐听到脚步声清脆地叫了起来。“一定是他们来了,快去看看。”应着姥姥的声音,正好碰着出来查看的表哥。侄女回家睡觉了,只有表姐一家还在。姥姥拉着我的手让我吃月饼。我大声叫姥爷,他笑着应答着,耳朵上一直带着助听器。姥爷八十九岁了,是抗战老兵,耳朵不好使,为此,爸妈特地给他买了助听器。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,看到我们来,姥爷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,拿出国务院颁发的奖章给我们看,笑而不语,但我知道他内心一定是非常激动的。品尝了美味的月饼,我们要走了,在平时这个时间,姥姥、姥爷早就睡觉了。“住下吧,过几天再走!”姥姥一再挽留我。“明天还要上学,就不住下了。”每次都被这可恶的理由挡住了。姥爷虽然不太说话,可每次要走,他也都会让我住下。我又有什么办法呢?

爷爷、奶奶、姥姥、姥爷,他们虽然年纪都大了,但无时无刻不想念着我们。这个中秋节,不论是走进哪一间屋子,迎来的都是喜悦的眼神。他们希望我们回家,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。

还记得1999年唱响在春晚,红遍大江南北的那首《常回家看看》吧,这首歌正是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亲情,多回家看看老人。辛苦了一辈子,晚年的他们什么都不需要,却只是要我们的陪伴,赶走他们身边的寂寞,这也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报答。

常回家看看吧,无论你有多忙,哪怕是回家帮他们洗洗筷子洗洗碗。他们不图我们为家做多大的贡献,只图我们能平平安安,合家团圆!

寨里中学九年级五班 李晓彤

【篇四:常回家看看吧】

数数手指头,已有好几个星期没回家了。校园里的秋叶已落满了一圈又一圈,落得空虚,落得心慌。

好不容易熬到了假日,我头也不回,踏着回家的路匆匆而去。经过一番乘车的颠簸后,我的双脚终于可以安稳地踏在家前的小路上。这时,夕阳的余辉暖暖地流淌着,将我消瘦的身影拉往家的方向

当我的左脚刚踏过熟悉而又亲切的门,一阵香喷喷的味道直蹿鼻子,弄得我直呷口水。一进去,母亲便投来焦虑的目光,“怎么这么晚才回来?”我应着,向窗外望了望,外面已经暗淡下来,只亮着邻家温和的灯火,宛如一颗颗略带倦意的星。也许邻家已享受温馨的晚餐。

可我很少有这样好的时机,自从上高中以来,父亲就常年在外,家中只有孤零零的母亲,独自支撑起了家的温馨。如果母亲也外出打工了,这个家就不成家了。一切思家的情思也封锁在尘埃中了。

于是,母亲便成了家中的一扇门,永远地守护着家的感觉。我很想念母亲,很想念家,母亲与家,是我思念中紧密相联的青丝。虽然难得有回家的机会,但我还是幸自己能有家的充实感。我想起了其它家的一些孩子,父母常年在外奔波,他们的家便成了空虚的壳,没有了甜蜜的笑声,没有了慈爱的骂声,也没有了温馨的餐具声。我觉得一些碟碗的磁撞声是家中和谐、亲切的音符,敲碎了死一般的沉寂。每往我听到母亲的洗碗声时,就有种家的着落感。

有家的感觉真好!欢乐、悲伤、失意、忧愁都是家的味道。可你是否认真地品味过?当你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事,是否想到流浪的孤儿;当你看着精彩的连环画时,是否想到无钱读书的穷儿;当你听着父母循循善的教导时,是否想到无人疼爱的坏孩子……这一切都是家给你的福分。

家是温暖的巢,家是远飞游戏思念的泪。家每一刻都呼唤着你,犹如一位慈爱的母亲呼唤孩子一样。吃晚饭的时候,我看见母亲又增添了几条银丝,额上也爬了几条皱纹。可她全然不知,她依然有一双如家一样温暖的眼睛。

常回家看看吧!也许我们的母亲正立着,宛如雕像,静静地注视着我们归家的路……

【篇五:常回家看看——读《碧婆婆贝婆婆》有感】

暑假里,我读了巴西作家安娜·玛丽亚·马查多写的小说《碧婆婆贝婆婆》,这本小说是由她自己对祖母的寸寸思念凝结而成的。我读了之后,感慨良多,我从内心里发出呼唤:关爱空巢老人,常回家看看。

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贝尔与空巢老人碧婆婆、小孙女贝塔之间的故事。通过彼此间的对话,发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。贝尔通过贝婆婆知道了许多古老而新奇的东西,通过小妞妞贝塔了解了未来的种种高科技。他们通过心灵的对话,建立了一座横跨两个不同时空的桥梁。

读完这个故事,我想起了我的七十多岁的太婆婆。她的子孙们都因为生计而外出打工去了,家里现在只留下她一人。我和虽她相处过五年,但因上学便离开了她。对于她我的记忆却很模糊,只依稀记得她那慈祥的面容,温暖的手掌。现在她一人在家是多么地孤单啊!我不知道她是怎样地做饭、怎样洗衣……我想她的内心一定是孤独的,需要和人说话,需要有人关照,需要……就像碧婆婆一样。如果没有小女孩贝尔的出现,她会像大海中的孤帆,风雨中摇曳的老树。

时代在进步,科技在发展,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在迅速地改变。由于忙碌,少有回家看望老人的机会,亲人们之间也多是电话联系,但这永远代替不了贴身的关照!太婆婆的儿女们也时常打来电话,询长问短的;逢年过节的也给她买来许多保健品。但这能解老人心中的孤独之结吗?恐怕花再多的钱,买再多的保健品也抵不上陪老人聊聊天、吃吃饭。

现在空巢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,像碧婆婆和我的太婆婆一样的老人会越来越多。儿女们,常回家看看吧,老人需要你们!

【篇六:常回家看看】

一座大山从中间劈开,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延伸。路的尽头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,村头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。

曾经热热闹闹的小山村冷了,空了,小孩子上镇上住读了,年轻人去了城里,留下的都是年迈的守巢老人。农活做了,家务活没了,晚饭早早吃了,三五个老婆子聚在一起闲谈。

爱热闹的王婆把大伙召集在自己身边,喜滋滋地说:“我儿子下个月就要回来了!我可要在家好好准备准备,可不能让儿子委屈了。”

“唉,真好哇,我儿子几时才回哟。”陈婆一脸羡慕。

“你儿子也真是的,几年不见回来,恐怕现在长么样儿都不忘了哩。”刘婆摇摇头,为陈婆不值的样子。

“他忙嘛。听说当官儿了,升经理了。”陈婆脸上的光彩闪烁了一下,又黯淡了。

王婆看出陈婆的不开心,忙打圆场:“好了,不说这个了。刘婆,那你女儿么时回来呀。”

“我女儿啊,她……人是没回来,不过每月都往家寄东西。……你们看,我这身衣服,我这鞋子,舒坦着呢。”

“都寄些什么东西?”

“电器呀高三作文,保养品呀,衣服鞋子……”

“你好福气呀。”王婆、陈婆齐声说。

“么福气哟说明文。那些按摩器,哪有我姑娘当年那巧手按得舒服哟,那些牛奶、麦片,哪有我女儿当年熬的小米粥香啊……”刘婆吸了一口烟,叹了一口气。

“哎,说的也是啊。如今孩子们都走出了大山,读书的读书,打工的打工,就留下我们这群老婆子老头子守着老宅子。”王婆感慨地说。

“都一样啊,都一样。”陈婆说着,撩起衣角擦擦眼,也叹了口气。

“想当年我女儿还经常扶着我在这河堤上散散步,聊聊天。可现在参加工作了,每天就只有我一个人了,只有这烟斗作伴了。啊,还好标签,每月都记着给我打打电话,说说话。”说着王婆又深深地吸了一口烟。

烟已尽,夜幕开始四合。“得回家了,散了吧。”

其实,远在他乡的人们啊,抽点时间,回家看看吧,让惦记着你的亲人省省心,别辜负了山那边一双双期盼的眼睛。

孝,其实很简单——常回家看看,常回家聚聚,让牵挂你的亲人看看你高了没,是不是瘦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