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初中 > 初二> 正文

   天下最美的聒聒声作文600字



【篇一:天下最美的聒聒声】夏日的热浪锡卷而至,那烦人的聒聒声也随之响起。炎热的阳光引人昏昏欲睡,趴在课桌上看着那慢无边际的题海,真想一头沉在里面。一阵知了声划破那看的见的层层热浪传入耳中。这只该死的知

【篇一:天下最美的聒聒声】

夏日的热浪锡卷而至,那烦人的聒聒声也随之响起

炎热的阳光引人昏昏欲睡,趴在课桌上看着那慢无边际的题海,真想一头沉在里面。一阵知了声划破那看的见的层层热浪传入耳中。

这只该死的知了在错误的时间、错误的地点以及最错误的方式,宣泄了自己却厌烦的他人。我循着声音望出窗外,它隐藏在一棵大树中看不见身影,我咽了咽空气,无力的躺在桌上,强忍着这聒聒的蝉鸣声仍是知知不休,我心想它只是鸣叫一个夏天,又何必如此呢?

傍晚,一个同学拿着一只死蝉走进了教室,我凑上前去,想不到它竟是靠那么薄薄一层翠绿色的翼振动了一个夏天,我的心轰的一下,我突然想起了老家树林中的一个个小土洞,那里是它幼年时生活的地方,漆黑暗无天日,我实在不敢想象它是如何生活在那里面的。

它要在里面忍受多少个黑暗的日日夜夜,或许才会换来一个夏天,遥遥无期的磨练终于使它有朝一日冲破层层泥土,或许是自己的激动,它鸣叫了一整个夏天。

我不敢看它那瞪的老大的眼睛,那翅膀似乎将要再次扇动起来,它或许已经满足了。日夜的忍受不就是为了见一眼阳光,唱一唱欢快的歌吗?我静坐在座位上,对它充满着无限的敬培与仰慕。

我在也不会为蝉鸣而烦躁。哦、那也正是生命意义

在数不尽的困难和无数黑暗包围中,咬一咬牙,挺住、不也就过去了吗?生活或许是很无聊,慢慢走下去终会见到光明色彩

这天下最美的聒聒声,每每在我耳边回想,全身便会充满斗志,像那蝉一样吧!不畏艰险与漫长,欢快的歌声终会在这世间回响。

【篇二:我希望我能吃遍天下,游遍全球】

也许你看见这个题目,你会认为我是不务正业,做白日梦,但是,这就是我的梦想

因为,我不是为了吃而吃,我喜欢吃,不仅是为了品尝美食,而是为了一一去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,文化以及异国风情。要吃遍天下,就得要游遍全球,有美食又有美景,何乐而不为呢?

我希望,在我以后的旅行中,我有勇气,有勇气跨出第一步;我希望,我有动力,有动力去做这事。做这件事看似简单,却要真的去实现,却是无比困难的,因为,首先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识知、有学问、有能力的人。

要做这件吃遍天下、游遍全球的事,是苦与乐交织在一起的:乐在于,可以去吃德国香肠,吃美国热狗,吃日本寿司,吃法国蜗牛,吃澳洲海鲜…。可以去看埃菲尔铁塔,看卢浮宫,看圣马克广场,看法尔赛回廊…。而苦在于:为当地的风俗、语言、法规等等而苦恼。即使如此,我还是愿意去做,并且我有信心我能做到的,

所以,平时在看书时,我就把那些描写食物的句子抄写了下来,将根据自己的想像去把它们画下来。有人说是我一个吃货,没错,我是。只不过我是吃,并不是单纯吃,而是为更多去了解更多的文化,这是我的爱好!

世界的美食们,等着我!请记住,有一个叫唐嘉明的吃货,会带着她的吃货格言:吃遍天下,游遍全球!

志同道合的朋友们,一起吧!

【篇三:诗词天下】

低眉信手一弹,清艳婉丽便坐等了千年。如今,透过岁月的风尘,依稀可见那小楼上,有人慢卷珠帘。轻抬案,画朱颜,踩着鼓点,看见那唐诗宋词婉婉转转几百年。

还是孩童的时候,就喜欢摇头晃脑地背诵一些诗词。为什么喜欢,说不清,但只觉得美。现在,长大了,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味。那一个个如珍珠般绚烂美丽的文字,串联起多少哀婉悲壮的故事。景为情所生,人为情所动。这直插人心底的深情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?

长安御街开了多少妖冶的花,街旁人家仍在絮絮叨叨着当年的牡丹,富贵庄皇的杨贵妃在唐明皇面前舞着《霓裳羽衣》,那时的天下,都快成了杨家的。杨贵妃美得媚,美得“六宫粉黛无颜色”,唐明皇也是天下之大英雄,治出了开元盛世,一切那么顺其自然,贵妃专宠,牡丹也得以荣耀,所谓“名花倾国两相欢,常得君王带笑看”。可好景不长,终是迎来“安史之乱”。于是,马嵬坡上,一根白绫,杨妃就香消玉殒。而玄宗一路逃亡,再回长安,已成了太上皇,最后郁郁而终。

他们恨,他们遗憾,就算阴阳两隔也情意难断。这情,这恨,绵延近千年,最终通过乐天,我们才真正懂得。长恨歌,歌长恨。

清冷的月光,照在一片孤凄的坟前,你摸着斑驳的石碑,丝丝凉意穿入心底,将你仅有的一点幻想打破。“十年了,你可好么?”你落下一滴清泪,又想起她“小轩窗,正梳妆”的情境,想起她平日里的贤惠稳重,通情达理,想起你们甜蜜温馨的夫妻旧事。

绵延千里的思念,隔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,愈发伤痛。曾经吟出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的苏轼,拥有那般豁达胸怀的苏轼,现在,面对亡妻王弗的苏轼,也只能“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了。我最喜欢的豪放词人,竟也有着如此深情细腻的一面。我想,如若没有宋词这一形式,历史上该有多少凄美的故事被掩埋。

春风解愁恨,吹落了不尽的杨花。那轻盈的姿态,纯白的身躯,“似花还似非花土洞”。春暮之时,世人皆伤春,伤的是花落,却“无人惜从教坠”杨花。随风飘荡,无着无落,似寻不到夫君的妇人。连在梦里寻找都不得,只能“被莺呼起”。可这无依无附的状态不正如此人一般颠沛流离,这一小小的杨花,便引起了词人种种思绪。可见宋词之精妙,以小见大,比喻恰当。
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唐诗宋词便是其中一颗绚烂的明珠。它不似书法,那样字字考究,却也对用字十分讲究,它不似散文洋洋洒洒,大篇大幅,却也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。寥寥数字,有景有情,意境幽远。

在现在愈来愈现代化的社会中,不免有些浮躁,是唐诗宋词让我平静下来,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。它在重金属冲击着人们耳朵的社会中,如一首宁静悠远的笛曲,扫尽内心的浮躁。

【篇四:携手互助,共育天下】

吞尽了闭关锁国之举的辛酸血泪,让中国懂得“封上了别人的门,也堵上了自己的路”的道理;饱尝了战争的硝烟弥漫,炮火连天,便更加坚信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的古语。每个国家都不是一座独立的孤岛,我们同沐在一片日光下,同枕一样的星河入梦,共处在同一颗蔚蓝的星球上——中国愿与世界携手互助,共育天下。

九万里风鹏正举,四十载,蓬舟吹取三山去!在这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,中国,正处于“百年未有的大变局”中,作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倡始者,扮演着大国角色,承担着大国之责——“新坦赞铁路”见证了中非友好、“一带一路”上的驼铃阵阵、上合组织的再次成功……在这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的时代,中国始终坚持着与各国携手互助,同天下并育共生,真正做到了“中国改革开放大门永远不会关闭”的承诺。

江涛拍岸,恰似历史回响。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早在先秦时期,中华民族便有着携手互助的精神,于是,便有了丝绸之路、大漠黄沙也吹不尽的阵阵驼铃;便有了鉴真劈波斩浪,以文化使命东渡扶桑的历历故事。历经千百年的风霜洗礼,现在中国更愿意与世界携手并进。一如鲁迅“无数的远方,无尽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”的责任;一如费孝通“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的夙愿;一如袁隆平“让天下人远离饥饿”的目标……

早在日内瓦会议中,周总理便援引过《中庸》中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的经典,这种理念后来被多数国家称作是国与国之间的共处之道。现如今,习近平主席更明确表达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。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与世界连成一个有机整体, 奏响时代和平发展的主旋律。中国不改初心,以义为道,砥砺前行,伸出跨越大洋的手,连起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心,与各国携手互助,共育天下。

时代发展潮起潮落,大国风云变幻莫测。大国退群,单边主义,有些国家正“封上别人的门”,殊不知同时正“堵上了自己的路”。狄更斯早就断言:“当你努力吹灭别人的灯时,自己的灯光也会因此摇曳暗淡。”在生活中,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,要保留他人发展的权力;自己光芒万丈时,也要留下他人发光的空间。今天的中国,站在世界发展的十字路口,不仅自身熠熠生辉,也点亮了别人的光芒。

滚滚长江,奔流不息。在半个多世纪前,智利诗人聂鲁达便写下《新中国之歌》:“从大海到大海,从平原到雪山,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你呀,中国……”而“携手互助,共育天下”的中国之声,时代在聆听,世界在聆听……